close


走光報告:
                 
大腦裡的皺摺連結許多的神經元,
經由後天的學習逐漸發展並強化連結。
 [神經可塑性]是近代醫學才逐漸所接受的觀念,
在個案的治療中延伸發展出~神經可塑性的理論。


Chapter

        
「當一條項鍊中,弱的環節被強化後,
人們就可以去學習哪個過去被擋住不能學的技能,
他們覺得被解放出來了。」


「刺激大腦會增加神經連結的發展,
學習的比同基因但是在貧乏環境中長大的手足來的快。
在富裕環境中長大或有做許多心智訓練的動物,
他們的大腦皮質比其他動物重百分之五。」

       
「用近廢退(Use it or lose it)」


「大腦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練習而增長並不是依個比喻。」

        
「大腦皮質這個大腦外面薄薄的皮層,
是有選擇性的精緻化它的處理容積始能做好手邊的作業。
它不只是學習,它是學習如何學習。」


「大腦的結構會因為經驗而改變。」


「假如我們不能把某件事情登錄的很清楚,
當然不可能把它回憶的很好。」


完全的注意力符合大腦可塑性改變的條件。」 

「被愛拔去刺的美麗。」


「當快樂中心被活化時,我們所有的經驗都變成愉悅的。
因為藥物、躁症或戀愛都會降低胃口快樂系統發射的惑。」


 「實驗證據顯示忘記或去除現有的記憶是一個必要的行為,
 新的記憶在我們迴路中才有空間生存。」


「無法在愛上別人,
通常這種人不能往前走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悲傷夠
生活中沒有所愛的人相伴對他們來說是太痛苦、不能忍受。
假如想要開始新的生活而沒有舊包袱,
他們必須重新設定大腦中千百萬的神經連結。」


「在哀悼的時候,我們學習沒有所愛在身邊也能繼續活下去。」  


「大量神經重組發生在生命的兩個階段:
當我們墜入愛河時,及當我們為人父母時。」


「胃口系統:有些憂鬱的人無法經驗到任何快樂,
他們的胃口系統失效,無法預期行為會帶來快樂,
妳要拖他們出來吃飯,他們既使出來吃了,也無法感受到吃飯的樂趣。
不過有些憂鬱的人雖然也是無法預期行為會帶來什麼快樂,
但是把他們拖出來參加社交活動或吃飯後,他們的心情會提升,
因為雖然他們的胃口系統還未恢復功能,他們的滿足系統卻已經可以運作。」


「和平工作團~他們的態度是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


「去學習~不准用can't 這個字。」


「限制-引發原則:
短時間那大量的練習遠比時間拖的長、次數不頻繁的練習效果好。」


「大腦重組甚至跨越區域,可以發生在很大的範圍。」


「我們的系統是自我調節的---它自我維持、自我修復、甚至自我改進。
用方法所得到最強、最主要而且在每個研究中都存在的現象就是大腦活動的超級可塑性,
它有巨大的可能性:在大腦中,沒有東西是靜止不動的,
每一件事可被改變成更好的事,只要給予恰當的制約。」


「強迫症的人它的大腦不會自動換檔,讓它可以做下一件事,
即使它已經更正了錯誤,它還是會不停的想。
犯錯的感覺和焦慮會因為一直想而被強化。
重新聚焦的方式,
病人學習不在困在跳不出的偏執內容中,而繞過它、避開它。」


「強迫症患者因為一直都在懷疑自己有沒有做好,
所以他們絲毫不敢犯錯,一犯錯就嚇的要死,更加嚴厲的更正自己。
觀察但是不捲入,提醒自己改變大腦迴路是有可能的。」


「我並沒有發瘋,己是我的大腦卡住了,沒有翻到下一頁而已。」


「如果你可以越快想像每件事,你就能越快的把它做出來---
    每當你非物質心智在想像時都會留下物質的痕跡。」


「可塑性的改變是以一星期為週期循環的。」


「星期五和星期一的差別可能是造成有些人像(烏龜),
很慢才學會一個新技術,
但是最終學的比(兔子)好的原因,
因為那些很快學會的人如果沒有一直練習,
使學習固化的話,也會很快忘記的。」 


「心智練習是用最少實際練習來學習新肢體技術的有效方法。
想像一個動作跟實際執行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
想像的速度可能是受到運動程式中神經發射速度的規範。」


「心智的大路會使我們養成習慣,不管是好還是壞。」


「要發展一個新的迴路,就必須阻擋或去規範它的競爭者,
那些通常最常使用這個迴路的訊息。」


「神經質的人常受到他們習慣的力量所控制,因為他們不自覺會一直重複某些行為,
 使他們幾乎無法去終止或重導這個行為的方向。」


「學習需要適當的間隔,才可能變成長期的記憶。」


「生命是為了生活,並不是為了做練習,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去做你一直想做而沒有機會去做的事。
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會產生強烈的動機,而動機才是關鍵。」


「我了解或然率,知道事情會偶然的發生,佈在我的操控之內。
我不能控制它的發生,我只能控制我對它的反應。    
過去,我曾花了很多時間去擔憂我不能控制的事,
現在我只擔憂我可以控制並可以影響結果的事。
我終於學到了如何去應付事情的人生哲學。」


「為了使大腦保持最佳狀態,我們必須學習新的東西。」


「改變環境,接受新刺激。」


「大腦最怕的就是人留在相同的環境中不動,這樣會使大腦萎縮的更快。」


「左腦通常是個霸凌,抑制和禁止右腦。
當左腦自顧不暇時,右腦未被壓抑的能力就表現出來了。」





後記: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剛好符合了最近心理一直想進修深造的FU。
                But並沒有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就將它給買了下來,
                因為當時手上還拿著兩本正準備要買的書。
                改變的天性是還滿聳動我心想去了解的秘密,
                Anyway第二次在與它相遇的時刻,
                它就註定成為我家書櫃眾多好書的一份子。

                很好看的一本書,環環相扣的章節合生動的個案介紹。
                作者流暢的介紹,介紹研究教授與患者的背景有時候詳細的出人意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LINGER 的頭像
    SALINGER

    SALINGER

    SAL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